聚氨酯硬質泡沫材料,是優質的保溫材料,被廣泛用于家電保溫(冰箱、冷柜、熱水器、太陽能熱水器、熱泵熱水器、啤酒保鮮桶、保溫箱)、設備保溫(供熱管道、原油化工管道、罐體、客車保溫、冷藏運輸)、建筑節能(外墻保溫、屋面防水保溫、冷庫、建筑板材、防盜門/車庫門、卷簾門)等隔熱保溫領域。在家電和冷鏈上的使用早已被大家熟知,但在建筑保溫方面的使用,在我國一直有很多得問題存在。
說到硬泡保溫、隔熱材料,可能至今還有很多人會想起很多起特大的火災事故。比如,2009年2月9日,在建的中央電視臺新臺址園區文化中心發生特別重大火災事故。在救援過程中造成1名消防隊員犧牲,6名消防隊員和2名施工人員受傷。建筑物過火、過煙面積21333平方米,其中過火面積8490平方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6383萬元。造成事故的原因是建設單位違反煙花爆竹安全管理相關規定,組織大型禮花焰火燃放活動;有關施工單位大量使用不合格保溫板,配合建設單位違法燃放煙花爆竹;監理單位對違法燃放煙花爆竹和違規采購、使用不合格保溫板的問題監理不力;有關政府職能部門對非法銷售、運輸、儲存和燃放煙花爆竹,以及工程中使用不合格保溫板問題監管不力。又如,2010年上海那場導致58人死亡,70多人受傷的“11.15”特大火災事故。事故雖然是因操作人員違規實施電焊施工,導致濺落的火星點燃腳手架上竹排和可燃材料在短時間內形成密集大火引起的。但在之后的調查中顯示大樓外立面上大量的聚氨酯泡沫保溫材料,由于燃燒速度過快,產能劇毒氰化氫氣體,是導致多人死亡的主要原因。除了舉例的兩起外還有不少大型火災的發生,這些火災的報道和后續調查中,都重點指出了使用聚氨酯泡沫保溫材料的弊端。導致相關政府部門和老百姓對聚氨酯保溫材料產生很大誤解,阻礙了聚氨酯保溫材料的良性發展。
北京央視大樓火災 上海靜安區大火
其實聚氨酯保溫材料是目前國際上性能最好的保溫材料。硬質聚氨酯具有質量輕、導熱系數低、耐熱性好、耐老化、容易與其它基材黏結、燃燒不產生熔滴等優異性能,在歐美國家廣泛用于建筑物的屋頂、墻體、天花板、地板、門窗等作為保溫隔熱材料。那么肯定有很多人會問:如此多得火災怎么又都合聚氨酯建筑保溫材料脫不了干系呢?其實,之前十幾年里由于我國聚氨酯建筑保溫材料行業政策標準一直不完善,再加上設計單位和施工單位對聚氨酯保溫材料不了解,低價假冒偽劣產品充斥市場,使得很多重大工程項目使用的聚氨酯保溫材料并不是先進合格的好產品,從而造成了悲劇。真正的優質的聚氨酯建筑保溫材料不僅有優良的保溫性能,還有良好的阻燃性能。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建筑保溫材料中約有49%為聚氨酯材料。而在我國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在上游的建筑設計環節,聚氨酯硬泡保溫材料使用的占比不超過10%,而真正將聚氨酯硬泡保溫材料安裝上墻的比例僅為5%左右。
隨著住建部發布的《“十二五”建筑節能專項規劃》、新版《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等規定的頒布和實施,阻燃、環保性能近年又進一步提升的聚氨酯材料迎來了巨大了發展機遇,尤其是阻燃型的材料。由于近年環保問題已經影響到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百姓的健康生活,所以國家今年明確的加強了節能環保政策,鼓勵和推動發展環保產業。我國建筑能耗的總量逐年上升,已占到全國總能耗的近40%,已經與工業能耗、交通能耗并稱為三大高能耗行業。為此,工信部、住建部今年印發了《促進綠色建材生產和應用行動方案》,要求到2018年,綠色建材生產比重明顯提高,使新建的建筑中綠色建材應用比例達到30%,綠色建筑應用比例達到50%。聚氨酯硬泡墻體保溫材料因其具有保溫節能、隔熱防火、施工便利、使用壽命長等特點,已被列為國家重點推廣應用的墻體保溫材料。
2014年聚氨酯在建筑節能領域的應用
用途
用量
聚氨酯外墻噴涂泡沫使用總量
5萬噸
聚氨酯外墻板材泡沫使用總量
5-6萬噸
聚氨酯彩鋼板泡沫使用總量
8-9萬噸
從2014年我國聚氨酯在建筑節能領域的應用量來看,與我國的聚氨酯建筑節能保溫材料的生產能力不符,只要行業規范,產品優質,規范施工,相信在政策的鼓勵下我國的建筑節能保溫材料后續的發展前景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