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建材燃燒性能分級體系
聚氨酯是熱固性產品,在組合料中采用復合阻燃劑技術,成品泡沫可以按照建筑設計要求達到B2、B1級阻燃級別。
在燃燒過程中,聚氨酯不會發生熔融滴落現象,表面會炭化結焦,抑制火勢蔓延,從而避免引燃其他易燃材料,保護建筑結構。
經相關數據多次墻角火和窗口火試驗,聚氨酯在燃燒過程中,表面會炭化結焦,抑制火勢蔓延。
外保溫的火災危險性是火焰傳播。基本達成共識!
試驗方法有兩種類型:
以美國UL1040為代表的墻角火模型試驗方法
以英國BS8414為代表的窗口火模型試驗方法
我國擬參照BS8414窗口火試驗方法。基本達成共識。
無論氧指數、煙密度、難燃性豎爐還是水平垂直燃燒性能,這幾個建筑材料燃燒性能測試方法大都通過火焰蔓延現象來表征材料的性能,重視結果而忽視實際火災是個逐漸發展的過程。經過多年發展,以基于燃燒熱釋放為基礎的新的系列試驗方法開始在國外逐漸得到認可,我國于2006年等同采用歐盟最新分級體系EN13501-1來修訂了GB8624標準。
GB8624-2012《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燒性能分級》標準
建筑材料的燃燒性能指的是建筑材料及制品對火反應能力,其能力的大小可由不同的燃燒特征來表征,比如著火性、火焰傳播、熱釋放、產煙性、煙氣毒性等,這些不同的對火反應特征都有相應的標準試驗方法來確定。而這些性能就構成了目前各個國家根據自身情況制定的建材產品燃燒性能分級。
我國的分級標準GB8624-2012全部采納EN13501-1:2007的技術內容,并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增加了附加煙氣毒性等級要求,這樣的變化將使該分級對材料燃燒性能的評價內容涵蓋燃燒過程、燃燒煙氣生成和煙氣生成毒性3個在材料阻燃科學或火災科學中最重要的3個因素。
GB8624-2012分級變化
GB8624-2006標準中未體現不燃、難燃等概念,2012中結合管理和使用要求,增加了不燃、難燃、可燃和易燃材料的屬性分類,對應為A、B1、B2、B3級。GB8624-2012標準規定的燃燒性能分級外兩級結構,即屬性分級和性能分級。其中屬性分級為4級,性能分級為7級。
增加氧指數要求
對墻面保溫泡沫塑料,除分級表中的要求為,還要同時滿足B1級氧指數OI 30%;B2級氧指數OI 26%。
氧指數:大火燃燒會減少大氣中氧的含量,進而使可燃材料不易燃燒,反之亦然。如果一種材料在試驗條件下,持續燃燒需要更高的氧含量,則該材料“較安全”或“防火性更好”。在建材開發工作中,它用于評定不同材料或不同配方十分有用。
聚氨酯硬質保溫制品耐火試驗
阻燃從意思上理解是
第一:難發生即不容易點燃;
第二:起火后,火焰的傳播速度小、發煙量小,對繼續燃燒貢獻小。這是火災第二階段的阻燃特征描述;
第三:燃燒后熱釋放速率小, 煙氣毒性小是安全、環保的要求。
在解決了硬質聚氨酯保溫材料節能保溫與防火安全平衡后,又一問題的凸顯影響了硬質聚氨酯保溫材料的應用推廣,這個問題就是聚氨酯保溫材料的耐候尺寸變化。
中基公司在配方設計、制品生產過程、施工安裝過程中始終關注耐候、難燃硬質聚氨酯保溫材料的品質控制,并積累了大量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