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屬基層一般不涂刷底漆,在混凝土或水泥砂漿基層上必須涂刷底漆;潮濕的基層必須使用專用底漆。
2)在混凝土或水泥砂漿基層滿刷兩道配套的專用封底底漆。第一道干燥后涂刷第二道,涂刷方向相互垂直,涂布量為0.5〜0.8kg/㎡。
3)底漆涂刷完畢,應在24h內(最長不超過48h)進行噴涂聚脲彈性防水涂料施工。
5.2.4 附加層施工
按設計要求在結構陰陽角、穿墻管根、施工縫、屋面水落口、設備基座等復雜部位進行加強層施工。可在需加強部位先預噴1~2遍聚脲彈性體防護涂料作為加強層,或在大面施工時增加噴涂遍數實現,厚度應不小于0.5mm,寬度250mm。
5.2.5 噴涂純聚脲彈性防護涂料
1)在附加層施工完12h內應進行大面聚脲彈性防護涂料防水層施工,如超過12h,應打磨附加層,涂刷或噴涂一道層間粘合劑,2h后再進行大面噴涂施工。
2)噴涂機按A、B兩組分等體積比(1:1)的比例,將料送到噴槍,在噴槍混合室混合霧化后噴出。噴槍以0.5m/s的速度移動,一次噴涂涂層厚度約0.5mm。
3)聚脲彈性防護涂料應分遍涂布至設計厚度,前后兩遍噴涂施工不需間隔時間,且噴涂方向應相互垂直,保證涂層厚薄均勻,無漏噴。
4)純聚脲涂層的厚度應均勻,且表面平整。
5)轉角及立面的涂膜應薄涂多遍,不得有流淌和堆積的現象。
6)涂層厚度宜為1.5〜2.0mm,可以單獨作為一道防水層,也可以與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涂料等復合使用。
5.2.6 節點細部做法
節點部位容易引起結構變形、溫差及干縮變形等,應綜合處理。
1)屋面細部處理
①、無組織排水檐口的噴涂聚脲涂膜防護層收頭,采用防護涂料多遍噴涂或用密封材料封嚴,檐口下端做滴水處理,其構造做法應符合圖5.2.6-1的要求。
②、泛水處的噴涂聚脲涂膜防護層,宜直接噴涂至墻的壓頂下,收頭處理應多遍噴涂封嚴,壓頂做防水處理,其構造做法應符合圖5.2.6-2的要求。
5.2.7 檢查與修補
聚脲彈性防護涂膜施工后,應進行淋水、蓄水試驗,檢查防水層是否有滲漏現象。防水層厚度應符合設計要求,可用針測法或割取20mmX20mm實樣用卡尺測量。
噴涂純聚脲彈性防護涂膜的力學性能好,正常使用時一般不會破壞。一旦出現意外損壞(如重物砸落、撞擊等),可用修補料進行局部修補,具體為:
①、打磨待修補的表面,其邊緣比待修補表面向外擴展150mm。
②、施工層間膠粘劑。
③、在已打磨的部位施工修補料,注意使修補料的涂層平滑過渡到周圍涂層。
④、對特殊應用的部位,施工與之相匹配的面漆。